納豆的功效與禁忌:從發酵營養到保健應用一次看
文章目錄一、納豆是什麼?日本長壽飲食的發酵代表二、納豆的主要營養成分與保健功效三、納豆激酶、維生素K2 等關鍵成分解析四、納豆怎麼吃最有效?納豆保存方法與食用重點五、誰不適合吃納豆?六、如何選購優質納豆與納豆產品?七、常見問題 Q&A
一、納豆是什麼?日本長壽飲食的發酵代表 納豆是日本傳統的大豆發酵食品,由 Bacillus subtilis var. natto(納豆菌)發酵黃豆製成。與味噌、豆腐不同,納豆的發酵深度更高,能產生多種活性成分,如納豆激酶、維生素K2(MK-7)與益生菌,具備調節血脂、促進血液循環與預防骨質疏鬆等健康功效。因富含天然酵素與維生素,納豆被視為日本長壽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超級食物」。近年更延伸出多元應用,如納豆紅麴保健品、納豆激酶膠囊,讓不習慣傳統納豆氣味的人,也能方便攝取其營養與保健成分。 二、納豆的主要營養成分與保健功效 納豆之所以被稱為日本長壽飲食的核心,關鍵在於其豐富的營養與發酵產物。納豆健康功效廣泛,經由納豆菌 (Bacillus subtilis var. natto) 發酵後,會生成多種具生理活性的成分,包括納豆激酶、維生素K2(MK-7)、異黃酮、益生菌與多醣體,使它成為少數能同時影響「血管、骨骼、腸道」三大系統的天然大豆發酵食品,以下整理了五大納豆的功效:
1. 維護骨骼健康納豆是天然維生素K2(MK-7)的最佳來源。維生素K2能活化骨鈣化酵素(γ-carboxylase),協助鈣質沉積於骨骼,降低骨質流失風險。根據研究,經常攝取納豆的女性,其骨密度下降速度明顯慢於未攝取族群,顯示納豆對預防骨質疏鬆具有相當的幫助。 2. 促進血液循環、溶解血栓納豆激酶(Nattokinase)是納豆最具代表性的活性成分,具天然抗凝與血栓溶解作用。研究指出,連續補充納豆激酶可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具有顯著效果,因此被譽為「血管清道夫」。 3. 調節血脂與膽固醇研究顯示,每日攝取高劑量納豆激酶(10,800 FU)長達 12 週,可使 LDL 下降 18%,並降低三酸甘油脂(TG)約 15%。這一作用使納豆成為自然降脂與保護血管彈性的理想食物。➤延伸閱讀:血脂肪過高怎麼辦?你不能不知道的高血脂飲食禁忌 4. 改善腸道菌相納豆菌本身屬於益生菌,能在腸道中定殖,促進雙歧桿菌與乳酸菌等益菌生長,同時抑制壞菌繁殖。定期食用納豆可改善腸道菌叢平衡、提升免疫防禦力,對腸躁症與便秘族群也有幫助。➤延伸閱讀:解析益生菌:益生菌功用、種類、最佳服用時機,快速易懂、越吃越健康!(上) 5. 抗氧化與延緩老化納豆富含異黃酮與多酚等天然抗氧化物質,能中和自由基、降低發炎反應,延緩細胞老化。這些植物化合物在研究中也被發現能調節荷爾蒙平衡,對女性更年期與心血管保健具有潛在益處。➤延伸閱讀:抗氧化到底是要抗什麼?抗氧化食品與保健品推薦一次看 三、納豆激酶、維生素K2 等關鍵成分解析 納豆的健康功效主要來自兩大關鍵成分——納豆激酶(Nattokinase)與維生素K2(Menaquinone-7, MK-7)。前者負責維護血管暢通,後者則強化骨骼結構,讓納豆成為少數兼顧心血管與骨骼健康的天然發酵食品。納豆激酶(Nattokinase)納豆激酶是納豆菌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活性酵素,具血栓溶解與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納豆激酶的作用機制在於它能分解血栓主要成分纖維蛋白(fibrin),降低血液黏稠度、維持血流順暢。臨床研究顯示,高劑量補充納豆激酶(每日 10,800 FU、連續12 週)可使總膽固醇與 LDL 分別下降約15–18%,頸動脈斑塊厚度減少超過 20%。同時與阿斯匹靈或維生素K2併用仍具良好安全性,並能增強抗發炎與循環改善效果。➤延伸閱讀:動脈硬化是什麼?症狀、原因與改善方法一次看 維生素K2(Menaquinone-7, MK-7)維生素K2則是納豆在發酵過程中自然生成的重要營養素,能將鈣質導向骨骼、避免血管鈣化。日本世代研究指出,經常食用納豆的女性,其骨密度下降速度顯著低於未食用族群,顯示維生素K2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MK-7 亦能活化骨鈣化酵素,使鈣質更穩定地沉積於骨骼中。納豆中的MK-7含量為乳製品的約100倍,是自然界最豐富的維生素K2來源之一。 四、納豆怎麼吃最有效?納豆保存方法與食用重點 許多人知道納豆對身體好,卻不一定清楚該怎麼吃才真正發揮功效。納豆中的納豆激酶與維生素K2是關鍵營養,前者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維持心血管健康,後者則幫助鈣質沉積於骨骼、預防骨質疏鬆;再加上活性的納豆菌與腸道益生菌,能協助維持腸道平衡、提升免疫力。想讓這些成分都發揮作用,吃法與保存方式就變得相當重要。食用建議:1.每天吃一小盒(約 40 公克)就足以達到保健效果。
2.納豆可直接搭配白飯、冷豆腐、沙拉或湯品,簡單又能延續發酵風味。
3.想吃到真正的納豆菌益處,不要過度加熱,若溫度超過 70°C,納豆激酶和維生素K2 的活性會被破壞,效果大打折扣。保存方式:1.納豆應放置於冷藏環境中保存,以維持酵素與益生菌的活性。
2.冷凍雖能延長保存期限,但會降低納豆菌的活力。
3.開封後建議在一至兩天內食用完畢,確保風味與營養品質。
研究也發現,長期有食用習慣的人在骨密度與血管健康方面表現更佳。換句話說,納豆最好的吃法不是一次吃很多,而是每天一點點、讓身體習慣這份「發酵的力量!」 五、誰不適合吃納豆?雖然納豆被視為高營養、對心血管與骨骼都有幫助的發酵食品,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天天食用。以下族群在攝取納豆或納豆激酶保健品時,仍需特別注意。族群原因說明建議做法服用抗凝血劑者納豆含有大量維生素K2,會干擾抗凝血藥物作用,使藥效減弱。避免食用納豆及納豆激酶保健品,改與醫師討論可替代的食物。腎臟病或高鉀血症患者納豆鉀含量偏高,腎功能不佳時可能無法排出過多鉀離子,導致心律不整。在醫師評估下決定是否可少量食用,或以其他蛋白質來源取代。對大豆過敏者納豆由黃豆發酵而成,過敏者可能出現皮膚癢、蕁麻疹或腸胃不適。應完全避免納豆與含大豆成分的保健食品。孕婦與哺乳期女性可少量攝取,但不建議服用高劑量納豆激酶膠囊,以免影響凝血功能。以日常飲食攝取為主,避免額外補充劑型產品。
六、如何選購優質納豆與納豆產品? 納豆雖然是超市常見的發酵食品,但不同品牌、製程與菌種的差異,會大大影響它的營養與保健效果。若想讓納豆激酶與維生素K2發揮最大功效,在挑選時可以注意以下幾個關鍵: 1. 看菌種標示:優質納豆一定要使用 Bacillus subtilis var. natto 這株正宗的納豆菌。這是唯一能產生納豆激酶、並維持發酵穩定的菌種。如果包裝上未標示或標註模糊,建議避開選購。 2. 看製程方式:冷藏發酵、無防腐劑的產品通常保留較多活菌與營養。若標榜「常溫保存」卻無特殊處理技術,往往意味著酵素活性已受損。選擇冷鏈出貨或明確標示活菌數的品牌會更有保障。 3. 看包裝與保存期限:納豆屬於活菌食品,購買時應挑選透明包裝、保存期限較短的產品,避免顏色異常或過期品。開封後若有異味或黏稠度過高,也建議不要食用。 4. 功能型產品的延伸選擇:若不習慣納豆的味道,也能選擇現代化的「功能型保健品」。例如:納豆紅麴膠囊:結合紅麴與納豆激酶,幫助調節血脂與維持心血管健康。納豆激酶膠囊或粉末:適合希望提升血液循環、保養血管的人。MK-7 維生素K2補充劑:專注骨骼與血管鈣化保健,對中老年族群特別有幫助。 5. 避免誇大或無標示產品:若產品強調「立即見效」、「超高劑量」或未提供菌種、成分濃度等資訊,建議謹慎看待。真正的納豆功效來自長期、規律攝取,而非短期大量補充。挑納豆就像挑選「會呼吸的食物」,菌種要對、發酵要活、包裝要新鮮。若能掌握這些原則,無論是日常食用或選擇納豆激酶、MK-7 等保健產品,都能真正吃出納豆的健康價值。 七、常見問題 Q&AQ1:納豆每天吃可以嗎?
A:可以。一般建議每日約 40 公克(約一小盒)即可達到保健效果。研究指出,長期規律攝取比間斷食用更能維持骨骼與血管健康。不過若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或有腎臟疾病,建議先諮詢醫師。Q2:納豆激酶和一般納豆有什麼不同?
A:納豆激酶是從納豆發酵菌中萃取出的活性酵素,屬於濃縮型成分,主要用於促進血液循環與溶解血栓。一般納豆則同時含有維生素K2、益菌與異黃酮,營養更全面。若想針對心血管保健,可選擇標示「含納豆激酶」的保健品。Q3:孕婦可以吃納豆嗎?
A:孕婦可適量攝取天然納豆作為蛋白質與鈣質來源,但不建議額外補充高劑量的納豆激酶膠囊。因為納豆含有維生素K2,可能干擾凝血機制,若有特殊用藥應事先詢問醫師。Q4:服用抗凝血劑(如 Warfarin)可以吃納豆嗎?
A:不建議。納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2,會影響 Warfarin 類藥物的抗凝血效果,導致劑量難以控制。此類患者應避免納豆與納豆激酶產品。Q5:不喜歡納豆味道,有其他方式攝取嗎?
A:可以選擇納豆膠囊、納豆紅麴、納豆激酶粉等保健食品。這類產品多經除味處理,保留主要活性成分如 MK-7 與納豆激酶,較適合不習慣黏稠氣味者。Q6:納豆真的能降膽固醇嗎?
A:有科學依據。臨床研究顯示,高劑量納豆激酶(每日 10,800 FU)連續 12 週可降低總膽固醇與 LDL 約 15–18%。若搭配飲食控制與規律運動,效果更顯著。Q7:納豆要冷藏還是冷凍保存?
A:建議冷藏。低溫能維持活菌與酵素的穩定,冷凍則可能使納豆激酶活性下降。開封後應於 1–2 天內食用完畢。Q8:納豆可以加熱吃嗎?
A:不建議過度加熱。納豆中的活性酵素在超過 70°C 時容易失活,若要搭配熱食,建議在料理後再拌入。
參考資料:https://jn.nutrition.org/article/S0022-3166%2822%2908249-9/fulltex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56464623005686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441630/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505718/
延伸閱讀 :超商友善時光吃出高血脂?這些高膽固醇陷阱要小心!
膽固醇過高的食物表:雞蛋、紅肉真的該忌口嗎?
閱讀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