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一、血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超標?

二、血脂肪過高會怎樣?

三、高血脂和高膽固醇一樣嗎?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四、日常飲食中的「高血脂陷阱」

五、高血脂飲食改善方向(簡單可行版)

六、常見問題 Q&A


 

一、血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會超標?

 

血脂,顧名思義就是存在於血液中的脂質,主要包含 膽固醇(總膽固醇、LDL、HDL)以及 三酸甘油脂(TG)。它們在人體中扮演重要角色:幫助細胞建構、儲存能量、合成荷爾蒙,沒有血脂,身體無法正常運作。

那麼血脂為什麼會升高呢 ? 血脂升高多半來自生活習慣,包括 高糖高油飲食、缺乏運動、肥胖代謝異常,甚至 遺傳與年齡、不良作息 都可能讓血脂失衡,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隱形危機。

二、血脂肪過高會怎樣?

 

很多人以為血脂高只是健檢上的一個數字,其實它就像一個「沉默的炸彈」。沒有即時的痛感,卻在體內慢慢破壞血管與器官,等到問題爆發時,往往已經相當嚴重。

1. 血管加速老化
當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長期過高,會沉積在血管壁,形成脂肪斑塊。這些斑塊讓血管變窄、變硬,導致動脈硬化提早發生。血流變得不順暢,等於全身的「輸送管線」逐漸堵塞。

2. 心臟疾病風險倍增
血管阻塞的第一個受害者就是心臟。當供血不足,就可能出現心絞痛、冠狀動脈疾病,嚴重時甚至引發心肌梗塞。這也是為什麼心臟病長年位居台灣主要死因之一。

3. 腦中風的隱形危機
很多人不知道,高血脂和中風也有密切關聯。當血管斑塊破裂,血栓堵住腦部血管,腦細胞缺血缺氧,就可能導致半身不遂、失語甚至猝死。

4. 與三高、糖尿病互相牽連
血脂異常往往不是單獨出現,而是和肥胖、胰島素阻抗同時存在。這些問題彼此影響,會加速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的發生,讓健康雪上加霜。

5. 肝臟的隱性負擔
除了血管和心腦,肝臟也是高血脂的受害者。過多的脂質容易堆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若沒有及時改善,長期下來可能惡化成發炎或肝纖維化,進一步威脅肝臟功能。
 

三、高血脂和高膽固醇一樣嗎?別再傻傻分不清楚


很多人聽到「血脂」和「膽固醇」時,常常以為是同一件事。其實不然。血脂是一個大範圍的總稱,包括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TG)。而膽固醇只是血脂的一部分,它還可以再細分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俗稱壞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俗稱好膽固醇)」。

換句話說,高血脂 ≠ 高膽固醇。有些人膽固醇指數正常,但三酸甘油脂過高,也屬於血脂異常;反之,膽固醇偏高的人,即使 TG 正常,仍然是高血脂的一種表現。

重點小整理 :

高血脂 ≠ 高膽固醇

  • 可能膽固醇正常,但 TG 偏高 → 也是血脂異常。
  • 也可能 TG 正常,但膽固醇超標 → 仍屬高血脂。

     

兩者雖然不同,但卻高度相關。膽固醇偏高會增加動脈硬化、心肌梗塞風險;三酸甘油脂過高則會加重胰島素阻抗,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有關。當血脂中的任一項出現異常,都不容忽視。

簡單來說:血脂像一個大家族,膽固醇只是其中成員。搞清楚兩者差別,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檢驗數字,避免誤以為「膽固醇正常就沒事」。
 

四、日常飲食中的「高血脂陷阱」
其實,高血脂的元兇不一定是豪華大餐,而是我們每天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從一杯手搖飲、幾片餅乾,到宵夜的一條香腸,這些看似無害的小確幸,卻可能正悄悄成為血管的隱形殺手,以下整理出幾種常見的高血脂陷阱食物,下次想要放縱一下時,不妨多留意,給自己和血管多一份保護 !

食物類別

常見來源

對血脂的影響

含糖飲料

奶茶、手搖飲、汽水

讓三酸甘油脂(TG)升高、好膽固醇(HDL)下降,增加肥胖與動脈硬化風險

反式脂肪

奶精、油炸食品、餅乾點心

提升壞膽固醇(LDL)、降低好膽固醇(HDL),心血管疾病風險幾乎翻倍

加工肉類

培根、香腸、熱狗、火腿

高鈉高油,含亞硝酸鹽,與冠心病、糖尿病、大腸癌相關

紅肉過量

牛肉、羊肉、豬肉(尤其油炸、高溫料理)

飽和脂肪攝取過多,讓膽固醇升高,增加糖尿病與心血管風險

精緻澱粉與甜食

白飯、白麵包、蛋糕、甜點

升高三酸甘油脂、降低 HDL,加劇胰島素阻抗

高鈉飲食

泡麵、醃漬食物、臘肉

提高血壓,加速血管硬化,與高血脂疊加時危害更大


 

五、高血脂飲食改善方向(簡單可行版)

 

想改善血脂,不需要一下子大改飲食,而是從日常小習慣開始。重點在於「少一點壞食物,多一點好選擇」。

1. 少一點:減少壞脂肪與高糖來源

  • 含糖飲料:奶茶、汽水、果汁,糖分高,會直接推升三酸甘油脂。建議改成無糖茶、水或氣泡水。
     

  • 加工肉:香腸、培根、熱狗,含有高油脂與亞硝酸鹽,與冠心病、糖尿病風險相關。
     

  • 油炸食品:反式脂肪與重複使用的油是心血管的最大威脅,會提升 LDL、降低 HDL。

     

2. 多一點:增加能幫助血脂的營養

  • 燕麥與全穀: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如 β-葡聚醣),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
     

  • 蔬果:富含抗氧化物與纖維,不僅控制血脂,還能減少發炎反應。
     

  • 魚類:深海魚富含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降低三酸甘油脂,保護心血管。
     

  • 堅果與橄欖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提升好膽固醇(HDL),取代動物性油脂更健康。

     

3. 小技巧:從替換開始,不必一次戒掉

  • 手搖飲 → 無糖茶或半糖:降低糖分攝取。
     

  • 炸雞 → 烤雞或氣炸雞:保留美味,減少壞脂肪。
     

  • 澱粉 → 全穀飯或地瓜:升糖指數低,對血脂更友善。
     

  • 宵夜 → 水果或堅果:避免加工肉和高鹽零食。

     

4. 飲食習慣的小提醒

  • 規律時間:避免暴飲暴食,血脂波動會更平穩。
     

  • 少外食多自煮:外食常見隱藏油與鈉,自煮能更好掌握成分。
     

  • 多樣化:不要只專注某種食物,均衡攝取才能真正改善血脂。

 

六、常見問題 Q&A

Q1:血脂高一定要吃藥嗎?
A:不一定。輕度異常時,醫師通常會先建議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如果數值偏高或有心血管風險,才會建議搭配藥物控制。

Q2:血脂過高和遺傳有關嗎?
A:有些人天生膽固醇合成或代謝異常,例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就算飲食控制得很好,數值還是容易偏高。

Q3:體重正常的人會不會血脂也超標?
A:會。血脂異常不只發生在肥胖族群,瘦的人如果常喝含糖飲料或愛吃炸物,也可能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

Q4:血脂檢查多久做一次比較好?
A:一般建議 30 歲以後,每年做一次血脂檢查;如果有家族病史或三高風險,最好依醫師建議增加頻率。

Q5:運動真的能改善血脂嗎?
A: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快走、游泳、騎腳踏車)能幫助提高好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脂。

Q6:血脂偏高但沒症狀,可以先不管嗎?
A:不行。血脂異常往往無聲無息,等到有症狀時,通常已經出現動脈硬化或心血管問題。

Q7:坊間的降膽固醇保健食品有效嗎?
A:部分成分(如植物固醇、β-葡聚醣、魚油)確實有研究支持能幫助調整血脂,但效果有限,不能取代藥物。

Q8:血脂過低會怎樣?需要擔心嗎?

A:血脂並不是越低越好。血脂過低時,身體可能缺乏合成荷爾蒙的原料,影響生殖與內分泌功能,也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疲倦虛弱,甚至增加出血性中風的風險。


參考資料: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945360/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767108/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260087/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459386/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9885259/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