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一、什麼是雙歧桿菌?腸道健康的核心益菌

二、雙歧桿菌的種類: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與其他菌株差異

三、雙歧桿菌的主要功效:改善便秘、穩定腸道菌相、增強免疫力

四、雙歧桿菌食物與天然來源:日常飲食中就能補好菌

五、如何挑選含雙歧桿菌的益生菌產品?

六、雙歧桿菌的保存與補充注意事項

七、常見問題 Q&A


一、什麼是雙歧桿菌?腸道健康的核心益菌

 

 

雙歧桿菌是什麼?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是人體腸道中最重要的厭氧益生菌,屬於放線菌門。它能分解碳水化合物、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維持腸道菌叢平衡與屏障功能,並促進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研究指出,雙歧桿菌在嬰兒期約佔腸道菌叢的 60~70%,成年後降至 10%,老年期更低至 5%,顯示它與腸道健康及免疫功能息息相關

 

延伸閱讀: 2025腸躁症益生菌全攻略:菌類選擇與最新研究解密 

 

二、雙歧桿菌的種類:長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與其他菌株差異

 

說到「雙歧桿菌」,很多人以為它只是益生菌的一種,但其實雙歧桿菌是一整個龐大的家族。不同菌株在人體不同階段各有任務:有的在嬰兒期幫助建立腸道菌叢,有的在成人期穩定消化功能,也有的在老年時維持免疫與代謝平衡。以下是幾種研究最深入、對人體健康最重要的代表菌株:

1. 長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

被譽為「腸道的守門員」,能分解植物性多醣與母乳寡糖(HMOs),並轉化為乙酸與乳酸,維持腸道微酸環境。它從嬰兒期就能穩定定殖,是少數能伴隨人一生的菌株之一。研究指出,長雙歧桿菌能抑制壞菌生長、促進腸道蠕動,對於腸躁症與便秘族群特別有幫助。

延伸閱讀 : 腸躁保健推薦、探索吃藥的替代方案、生活調整技巧大公開

 

2. 短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嬰幼兒腸道中的主導菌種,特別在母乳哺育的寶寶體內最豐富。它能利用母乳中的低聚醣生成短鏈脂肪酸(SCFAs),幫助腸道酸化、抑制壞菌,並刺激免疫系統發展。臨床研究也顯示,短雙歧桿菌有助於減少嬰兒腹瀉與濕疹發生率。

 

3. 比菲德氏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

這株菌專門分解腸壁黏液層中的多醣,等於替腸道築起第一道防線。它能幫助其他益菌附著在腸壁上,同時阻止病原菌黏附,維持腸道屏障的完整性。研究指出,比菲德氏菌與長雙歧桿菌搭配時,能顯著降低腸道發炎反應,對腸漏與過敏體質者尤其有幫助。

延伸閱讀 : 腸道屏障與腸漏症:慢性發炎、常見症狀與改善方法

 

4. B. adolescentis(青年雙歧桿菌)

在成人腸道中最常見,擅長分解澱粉與植物纖維,協助能量代謝與消化吸收。它的豐富程度常被視為腸道健康的指標之一。飲食中若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能明顯提升此菌的比例,進而促進代謝與腸道平衡。

延伸閱讀 : 膳食纖維是什麼?要怎麼吃?附高膳食纖維排行榜食物

 

不同菌株之間並非各自為政,而是會透過「交互餵養(cross-feeding)」共享代謝產物、互相支持,形成穩定又協作的腸道生態系。這種微妙的合作關係,被認為是維持腸道恆定與健康長壽的關鍵。

 

三、雙歧桿菌的主要功效:改善便秘、穩定腸道菌相、增強免疫力

 

雙歧桿菌的健康功效並不只在「幫助消化」。它參與了腸道蠕動、菌相平衡與免疫防禦等多重系統,是維持腸道健康不可或缺的核心益菌。近年的臨床研究更指出,不同菌株的雙歧桿菌能針對不同腸道問題發揮作用,以下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功效:

1. 便秘改善與促進腸道蠕動

臨床試驗顯示,長雙歧桿菌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 功效包括能顯著提升排便頻率與糞便型態,並減少腹脹與排便困難的狀況。這株菌能刺激腸道短鏈脂肪酸(SCFAs)生成,進而促進腸道蠕動與水分吸收,對於久坐族、高齡者或飲食纖維不足者持續補充雙歧桿菌都有明顯的便秘改善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嗜酸乳桿菌與雙歧桿菌常被一起使用。前者主要作用於小腸,後者則在大腸發揮功能,兩者搭配能更全面維持腸道菌相穩定與蠕動順暢。
 

2. 維持菌叢平衡、穩定腸道環境

雙歧桿菌能與其他益菌形成「交互餵養(cross-feeding)」機制,共同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s),幫助維持腸道益菌平衡與腸道環境穩定。它透過分解膳食纖維產生的代謝物(如乙酸、乳酸)可被乳酸菌或擬桿菌利用,形成互助共生的菌群生態,進一步維持腸道恆定與 pH 平衡。

3. 增強免疫力與抗發炎

雙歧桿菌除了調整腸道菌相外,也能幫助免疫力提升,研究發現,B. longum 與 B. breve 可調節免疫反應,降低發炎相關因子 IL-6 與 TNF-α,並提升抗發炎細胞激素 IL-10 的分泌。這種免疫調節效果有助於減少慢性發炎、支持腸道屏障修復,對於容易腸躁、過敏或免疫力低落的人特別有幫助。

4. 減少腹瀉與腸躁不適

雙歧桿菌在臨床研究中被證實有助於腹瀉改善,特別是在抗生素相關腹瀉(AAD)與腸躁症(IBS)族群中有明顯改善效果。它能重建腸道菌叢結構,減少腹瀉次數、穩定排便節律,同時緩解腹脹與腸鳴等不適症狀。

延伸閱讀 : 如何自然改善IBS(腸躁症):益生元的3大功效與選購指南



綜合來看,雙歧桿菌不僅能改善消化與排便,更透過免疫與菌相的雙重調控,全面維護腸道與全身的健康。


 

四、雙歧桿菌食物與天然來源:日常飲食中就能補好菌

 

想要維持腸道健康,除了從保健食品中補充雙歧桿菌,其實也能透過日常飲食自然攝取或促進這些益菌的生長。

在日常飲食中,最容易攝取雙歧桿菌的方式之一,就是飲用雙歧桿菌發酵乳。例如優酪乳、優格與發酵乳飲品。這些產品中常含有活性菌株,如 Bifidobacterium lactis 或 Bifidobacterium longum,能幫助調整腸道菌相、促進消化與排便順暢。若能持續攝取含活菌的發酵乳,對維持腸道菌叢平衡與整體消化功能都有幫助。

除了直接補充菌株外,提供雙歧桿菌「食物」也同樣重要。富含寡糖的食材能作為它們的能量來源,包括洋蔥、蒜頭、香蕉、菊苣根、豆類等,這些食物中含有果寡糖(FOS)與半乳寡糖(GOS),能促進腸道內雙歧桿菌繁殖。

延伸閱讀 : 什麼?菊粉菊苣纖維副作用可能致癌,相關資訊與內容懶人包

 

當雙歧桿菌獲得充足的營養來源時,會將這些纖維轉化為短鏈脂肪酸(SCFAs),如乙酸與乳酸,不僅能抑制壞菌生長,還能強化腸道黏膜與免疫防護力。簡單來說,讓好菌「住進來」的同時,也要「養得好」,雙管齊下才能真正打造健康穩定的腸道環境。

 

五、如何挑選含雙歧桿菌的益生菌產品?

如果想要補充雙歧桿菌,重點不只是「吃益生菌」,而是要確保這些菌能順利抵達腸道並存活發揮作用。「雙歧桿菌」雖然是益生菌的一種,但與乳酸菌相比,雙歧桿菌主要定殖於大腸、擅長維持菌叢穩定與改善排便;而乳酸菌則主要作用於小腸,幫助分解乳糖與抑制壞菌。市面上益生菌產品琳琅滿目,從配方、菌株、包裝到保存方式都有差異。若想挑選真正有效的產品,可以從以下幾個面向判斷品質。

1️. 明確的菌株名稱與編號

選擇標示完整菌株資訊的產品,是最基本也最關鍵的一步。像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BB-12、Bifidobacterium breve M-16V 等,都是經臨床研究驗證的菌株。這些代號代表菌株的來源與特性,消費者能追蹤其研究數據與安全性。

2️. 足夠的活菌數(CFU)與明確保存期限

雙歧桿菌是厭氧菌,對環境條件相當敏感,因此活性與數量非常重要。建議每日攝取量至少達到 10⁹ CFU(10億單位),才能在腸道中形成穩定定殖。若產品未標示活菌數、僅說「含益生菌」,代表廠商未檢驗或不具穩定性。

3️. 含有益生元(Prebiotics)搭配效果更佳

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常見成分如菊糖(Inulin)、果寡糖(FOS)、半乳寡糖(GOS)等,都能促進雙歧桿菌在腸道內生長。研究顯示,當雙歧桿菌與益生質共同攝取時,可提升短鏈脂肪酸(SCFAs)生成,進一步增強腸道屏障與免疫功能。

4️. 重視保存與包埋技術

由於雙歧桿菌怕熱、怕氧氣、怕胃酸,因此保存技術決定了它能否「活著抵達腸道」。建議選擇採用微膠囊包埋技術、抗胃酸包膜或冷藏保存的產品,可有效提升菌株存活率。

 簡單來說,一款好的雙歧桿菌保健食品應該「有研究依據、有足夠菌數、有保護技術、有清楚標示」。 若你在尋找雙歧桿菌產品推薦,可優先考慮含 B. longum BB536 或 B. breve M-16V 的配方,這兩株菌的臨床研究最完整,也最適合日常保健使用。
 

六、雙歧桿菌的保存與補充注意事項


雙歧桿菌屬於對環境相當敏感的益生菌,若保存或食用方式不當,很容易導致活性下降、效果打折。想讓它在體內發揮最大功效,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 避免高溫與潮濕

雙歧桿菌怕熱又怕氧氣,保存時應遠離陽光直射與潮濕環境。若產品標示需冷藏,就要放入冰箱並避免頻繁開關溫差。即使是常溫型益生菌,也建議放在陰涼乾燥處保存。

2️. 建議於飯後或睡前服用

空腹時胃酸較強,容易破壞益生菌活性。飯後或睡前服用,腸道環境相對穩定,菌株更容易通過胃酸進入腸道發揮作用。

3️. 特殊族群需諮詢專業意見

若長期服用抗生素、或患有腸胃疾病(如腸躁症、潰瘍性結腸炎),建議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菌株與劑量。不同雙歧桿菌在臨床研究中針對的功能不同,應依個人狀況選擇。

4️. 搭配益生質或發酵乳時注意糖分與乳糖耐受


搭配菊糖(Inulin)或寡糖類益生質能提升菌株存活率,但若與優格、發酵乳等乳製品同時食用,應留意總糖量與乳糖耐受度,以免造成腸胃不適。

 

七、常見問題 Q&A

Q1:雙歧桿菌和乳酸菌有什麼不同?
A:兩者都是益生菌,但雙歧桿菌主要定殖於大腸、偏厭氧環境;乳酸菌多存在於小腸與發酵食品中。雙歧桿菌更擅長分解膳食纖維、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乳酸菌則強化消化與抑制壞菌。

Q2:雙歧桿菌什麼時候吃效果最好?
A:建議在飯後 30 分鐘或睡前補充,避免胃酸破壞菌株活性。若搭配含寡糖或菊糖的益生質(Prebiotics),效果會更好。

Q3:孕婦或小孩可以吃雙歧桿菌嗎?
A:一般安全,但建議選擇標示明確的菌株(如 B. breve M-16V、B. longum BB536),並確認產品通過嬰幼兒或孕婦安全評估。

Q4:雙歧桿菌可以改善便秘嗎?
A:有臨床研究指出 Bifidobacterium longum BB536 能顯著提升排便頻率、改善糞便型態,對高齡者與長期便秘族群效果尤其明顯。

Q5:雙歧桿菌有助於腸躁症(IBS)嗎?
A:研究顯示雙歧桿菌可調整腸道菌相、降低發炎反應,並改善 IBS 患者的腹脹、腹瀉與腸鳴問題。

Q6:補充雙歧桿菌會不會有副作用?
A:大多數人不會有問題,初期可能出現輕微脹氣或排氣增加,通常 2~3 天內會緩解。免疫力極低或重症患者應先諮詢醫師。

Q7:哪些食物可以幫助體內雙歧桿菌生長?
A:富含益生質(如洋蔥、蒜頭、香蕉、菊苣根、豆類)的食物能餵養雙歧桿菌,搭配優格或發酵乳效果更佳。


Q8:雙歧桿菌和益生菌有什麼差別?

A:雙歧桿菌其實是益生菌的一種,常見於大腸。一般「益生菌」是總稱,包含乳酸菌、雙歧桿菌、芽孢菌等多個菌群。



 

參考資料: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4908950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727868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012958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9973440

https://www.mdpi.com/2076-2607/12/8/162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22-024-00524-6

https://www.mdpi.com/2077-0383/14/11/3673


延伸閱讀 :